不建议普通孩子学奥数;义务教育延至12年…
看点 2021年3月4日召开的“两会”于昨日闭幕,会议上代表们各抒己见,其中有关教育方面的建言,类似“不建议普通的孩子学奥数”、“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都引起网友们热议。外滩君梳理了最近引发大众热议的“两会声音”,以飨读者。
文丨喀戎 编丨Travis






①前置防护,为家长提供易操作的统一监护工具;
②事中保护,游戏中按标准设立统一的自动管控系统;
③事后服务,要求所有企业建立并公开投诉和举报渠道,制定统一清晰的退费标准,并给有需要的家庭特别关怀。



7. 切实保障超大城市流动儿童平等受教权利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36亿,18岁以下流动儿童(流动人口子女)近1亿,这意味着我国平均每3个儿童就有1个受到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
而当前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在超大城市尤为凸显,如保障政策未能充分落实;入学面临准入门槛;公立学校针对流动儿童开放学位不足等,流动儿童在超大城市平等受教面临各种困难。
一是修改《义务教育法》,切实保障流动儿童在居住地就近入学;
二是将“就读率”的稳步提升作为衡量各地教育部门落实流动儿童入学情况的关键指标;
三是保障流动儿童入学待遇同城化,增加公办学校学位供给;
四是关注流动儿童特殊需求,鼓励社会组织参与解决流动儿童校外学习问题。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宋治平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议出台生育福利政策,助力解决女性就业难问题。
宋治平委员:建议女性产假延长至3年到6年,以便于孩子在上幼儿园或者小学前能得到好的照顾和教育;减免二孩入园费用等,同时给予一定补贴,减轻二孩家庭因抚养、教育支出造成的经济压力;鼓励企业聘用女性职工,同意休产假女工停薪留职并继续发放五险一金,但须减轻企业负担,政府可通过退回企业总社保比例数额来给企业补贴。
宋治平委员还建议,延长幼儿园、小学放学时间至晚6点,以便于双职工父母下班后接送,以免因无法接送孩子造成女性职工离职,同时也可减少课后托管班的费用支出。
3. 推进《学前教育法》立法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表示,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和教育工作者,我曾经多次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制定《学前教育法》,国家有关方面也非常重视。
2020年9月,教育部研究并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现在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但这项立法还需要各方面的沟通努力。
为此,周洪宇今年将在两会上再次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部加强统筹协调、加快立法工作进程,争取尽早将这部教育法律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这是解决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诸多突出问题,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障。


3. 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
一是创设生命教育督导室,成立生命教育名师库。
二是增强家长对子女生命教育的意识。
三是学校要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是加强对学校生命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价与监管。
五是全社会应加大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宣扬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建议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大幅高于城市同级教师
“如果,一个乡村连一所高质量小学都没有,‘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也就无从谈起。”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向大会提交《关于以“一村建设一所高质量小学”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的提案》。
钟茂初建议,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大幅高于城市同职级教师工资、可比公务员工资水平(根据艰苦程度,应增加50%—200%),乡村教师的工资应由省级及以上财政承担,县级财政难以承担。应明确设立相应的补贴和其他方面的优惠待遇。
5. 下放职称评审权,优化指标分配
一直以来,两会代表委员都十分关心教师职称问题。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下放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评审权到学校,优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指标分配。
她同时建议,在实际评审中,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方式,强化现场实践评价,让教师职称评审更具真实性,凸显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水平。
另外,刘希娅代表还建议优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指标分配。职称指标向偏远地区学校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效丰富、优秀教师数量多的学校倾斜,以促进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发展,同时调动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6. 绝对不能依据考试升学成绩,分配教师业绩奖励额度
“有的县(市)高考奖励额度很大,动辄高达数千万元,这些奖励的发放都是根据当年所谓高考成绩确定的。现在,有的县市的高中布局很不平衡。为了追求高考升学率,优秀师资和生源越来越向个别最优秀的高中集中。这样,在这个县域内,高中布局就形成了‘金字塔’的形态。”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在调研中发现的状况。
张志勇指出,中小学教师业绩奖励体系是国家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尊重教师劳动,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政策工具。因此,他建议改革和调整中小学教师业绩奖励体系。
第一,要保证教师业绩奖励资金来源。各级财政应把中小学教师教学业绩奖励资金全额纳入当年财政预算。
第二,科学确定教师业绩奖励额度。总体上,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师的业绩奖励额度应该是一致的,各个学段、学校之间可以根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一定系数差异,但绝对不能依据考试升学成绩分配教师业绩奖励额度。
第三,科学确定教师业绩奖励标准。一是要把本校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特别是体育素质纳入教师业绩奖励考核系数;二是要考虑每所学校学生学业成绩的增值水平,而不是简单地看一次性考试升学成绩;三是要突出教师教学业绩的团队奖励,特别是学科教研组和行政班的团队奖励,而不是仅仅奖励毕业年级的学科任教教师。
第四,科学确定教师业绩奖励方案。各学校教师业绩的奖励方案,要反复论证,科学研制。方案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后方可实施。
7. 呼吁尽快解决“非编”幼儿教师待遇偏低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呼吁,实事求是尽快解决没有编制的幼儿教师待遇偏低问题。
刘焱建议,对标相同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标准,给予无编教师相同的工资待遇并向社会公示。把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改善、同工同酬纳入学前教育督导考核指标体系,让中央文件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幼儿教师的“福音”。
此外,她建议,逐步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财政补助制度,在成本核算基础上适当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财政扶持力度。引导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教师工资待遇的改善与提高,稳定和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8. 建议幼师入职学历大专以上
据民进中央网站消息,民进中央将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关于加快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的提案》。
“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远不能适应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十四五’时期,应深入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要求,加快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民进中央在提案中指出。
为此建议:综合考虑国际教育竞争需要与我国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的现实条件,建议将幼儿园教师的入职学历要求明确为大专以上,中小学教师入职学历要求明确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同时,大幅度提升中学教师研究生学历层次的占比。
9. 提高体育教师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副部长王艳霞在调研中发现,国内青少年体质有待提高。为此,王艳霞建议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规范化水平。“体育教师的薪酬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与文化课教师存在差异,这不利于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和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王艳霞认为,体育、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完善体育教学体系。
王艳霞还建议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供给。“在学校以外的课余时间,学生在社区健身时,体育设施是否便利、易得?”王艳霞表示,城市规划时要重视体育用地的供给,从源头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要建立完善包括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在内的赛事体系。
“我们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特别是冰雪运动。”王艳霞称,许多青少年在参与赛事之后“小有所成”,需要一个舞台来展示技能水平。建立一个贯通不同层级的赛事体系,能发挥很好的激励作用。
2. 综合治理校外培训班乱象
校外培训班的乱象怎么管?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关键点是什么?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表示:校外培训班的乱象,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目前,已然形成了由补习机构、线上教辅平台、媒体等相关群体组成的利益链条。
这样的现状,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治理。主要有以下四个治理关键点:
一是严格准入和督查机制。各地党委政府加大治理力度,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教材教案、教师资质等进行全方位治理,严格准入和督查机制。
二是加强对招生环节的优化和监管。公办学校严格落实免试入学、就近入学原则。
三是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和问责。媒体对校外培训机构包括对线上教辅APP的宣传,要有标准审核、质量保证和追责机制。
四是加快落实评价改革方案。通过优化评价导向、评价机制,改变培训机构对教育绑架和裹挟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