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海鲜市场动物制品未发现阳性
3月31日下午15时,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中方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梁万年介绍:通过广泛的早期病例搜索及留存样本检测发现,2019年12月,武汉市人群中发生了新冠病毒一定规模传播,目前发现的最早病例出现在12月8日,与华南海鲜市场相关的最早病例出现在12月12日。大部分病例集中在下半月。华南海鲜市场是新冠疫情的暴发点,但同时传播也在武汉市其他地方发生。
梁万年还表示,中国是第一个和世卫组织联合开展溯源研究的国家。纵观传染病历史,要想真正找到新发传染病的源头,并被全世界公认,要花很长时间。早报告的地方,不一定是病毒最早出现的地方。溯源就是要找到零号病例,武汉这次首次报告的病例,是首次发现的病例,并不意味着就是溯源上追寻的零号病例。

华南海鲜市场动物制品未发现阳性
在华南市场关闭后的环境取样显示,环境中普遍有新冠病毒的污染,其中水产摊位尤为明显,提示这个市场存在通过感染者、被污染的冷链产品、动物和动物制品引入病毒的可能。
对该市场的动物制品大规模检测未发现阳性,冷链产品我们还未进行相关的检测。
对湖北省蝙蝠以及中国各地大量的家畜家禽、野生动物采样监测均未发现新冠病毒,未发现疫情发生前后有新冠病毒在家畜家禽、野生动物中循环的证据。
在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的病毒
非新冠病毒直接祖先
梁万年介绍,在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了与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冠状病毒,但相似度尚不足以使其成为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水貂和猫等动物对新冠病毒高度易感。提示蝙蝠、穿山甲或鼬科、猫科动物,以及其他物种都可能是潜在的自然宿主。
新冠病毒极不可能通过实验室传人
梁万年说,联合专家组对新冠病毒从自然宿主通过冷链食品传人、直接传人、经中间宿主传人、实验室传人等四种引入途径的可能性进行了科学评估,
人畜共患病直接溢出被视为一种“可能”到“比较可能”的途径;
通过中间宿主引入被视为一种“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的途径;
通过冷链/食品链产品引入被视为一种“可能”的途径;
通过实验室事故引入被视为“极不可能”的途径。
这份报告经得起历史考验
梁万年表示,此次有关新冠病毒溯源的报告基于现有资料和证据,经得起历史考验。中国是首个病例报告国,所以在中国率先开展全球溯源。但溯源工作是持续性工作,并不意味着溯源工作的完结,下一步在中国溯源的结果上,进一步在全球开展溯源。
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要在全球范围继续寻找可能的早期病例